学校要闻
当前位置是: 学校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改革创新发展巡礼专题】注重内涵谋划 发展探索创新 学院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发布时间:2017-05-02

学院紧跟时代发展,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办学内涵建设。近年来,学院根据《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试点方案》,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主动申请评估,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专家组的高度评价。随后,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地方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分类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学院抢抓发展机遇,成功立项安徽省首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开启了学院改革发展的新篇章。两年来,在学院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院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教育教学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召开教学工作会议
强化教学中心地位

学院以“深化综合改革,彰显办学特色,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主题在全院范围内召开教学工作会议,从人才培养工作个性评估、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大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创新创业、教学保障能力、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进行总结,并围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教学内涵建设、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抓好教风学风建设、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进行谋划与部署。

同时,会议通过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最新职教政策解读、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修订、教育教学优秀教师表彰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内容,在全院上下强化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学改革核心地位、教学建设优先地位。

目前,学院正积极筹备新一届教学工作会议,希冀进一步落实和提升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谋划专业发展规划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

以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等为依托,学院结合区域产业发展及已有建设基础,积极谋划专业发展,研究编制“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建设应坚持整体发展与特色打造相结合,坚持规模提升与内涵建设相结合,坚持学校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在十三五期间,对接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需求,加大专业结构调整、专业改造力度,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重点打造一批适应需求、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优势专业群;建立一批机电特色品牌专业;建成省级骨干专业和省级示范专业点;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条件,强化专业教学团队培养,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及专业服务发展能力。

近年来,学院新增工业机器人技术、通信技术、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和新兴产业对应的专业,累计停招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文秘、旅游英语等8个专业,目前所设专业紧密对接区域高新技术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和现代服务业。此外,学院分别立项建设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11个;通过安徽省教育厅和全国机械行指委立项建设骨干专业8个。


推行学徒制培养试点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2015年,学院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单位,2016年7月,学院完成现代学徒制试点任务书修订,并获得教育部通过,确定模具设计与制作、应用电子技术、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为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中达电子(芜湖)有限公司、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天思朴超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企业达成现代学徒制联合培养协议。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安徽省有关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要求和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积极、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目前已与天思朴超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储氏铁画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校企联合培养协议。同时与芜湖市繁昌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合作成立“安徽机电-春谷学院”,校企在学徒制试点、师资培训、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合作,为产教深度融合搭建平台;与芜湖林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群领东方三维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院2015级、2016级学徒班学生培养已相继开始实施。

为确保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实效,学院积极建立健相关制度,目前已初步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有关规定》、《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等13项学徒制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并加强与合作企业的沟通、协调,确保制度执行落地。此外,学院将学徒制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纳入校内相关部门年度考核范畴,督查全院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切实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卓越人才计划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为切实实现分类培养,弘扬与传承工匠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分类培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外合作、开放创新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制定并推进落实《yl6809永利官网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方案》,在国家重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省级骨干建设专业先试先行,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技能竞赛类人才培养、项目式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卓越人才培养特区。

为确保“卓越计划”顺利实施,学院成立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组织机构——雨耕学院,全面负责“卓越计划”组织协调、日常事务推进、改革经验总结与推广等工作。雨耕学院与学院教务处、学生处、校企合作处、招生就业处及参与试点的系部等单位共同构建多方联动、院系共推的管理运行模式。此外,学院制定出台《“卓越计划”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学分置换实施方案》等制度,激励、保障师生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通过实施“卓越计划”,推进学院教育改革与创新,深化内涵建设,建立校企、中外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探索卓越人才教育培养的新途径,着力培养一批工匠精神与创新意识鲜明、适应安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助推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目前,学院已完成2017年度项目式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评审及立项工作,首批立项项目30项,参与首批项目式人才培养计划的学生数达143人。


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学院持续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同时高度重视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及教学平台建设,在原有基础管理系统基础上,逐步增建EDOS电子政务系统、校园安防数字监控系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教科研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并上线运行市场营销教学模拟系统、电子商务教学模拟套件、国际商务教学实训平台、领航者创业实训系统、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与竞赛系统、国际贷代模拟教学平台等信息化教学平台。

学院注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水平提升。现有数字资源总量5422GB,上网课程178门;建有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超星尔雅MOOC教学平台,目前平台已开通用户数13531人,107名教师通过该平台开展网络教学;建有数字化学习中心,借助数字化平台,学院教师先后建立机械设计与制造等6个专业教学资源库;本地电子图书资源数据量约4T;立项在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50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9门,立项在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此外,学院积极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取得明显成效,学院教师在安徽省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先后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在首届全国机械行业职业院校微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


开展教学改革研究
固化教育教学成果

学院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以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项目为依托,切实开展教学改革研究。近两年来,学院立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振兴计划项目总计134项;通过安徽省教育厅及全国机械行指委共计立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任务22个,项目22项。

为强化各级各类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过程管理,提高项目建设成效,固化教育教学成果,学院积极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固化到教育教学实践中。近两年来,学院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10个。学院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15-2016年,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汽车电气系统检修”等赛项中获国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获省赛一等奖26个、二等奖27个、三等奖36个。

(发稿:朱正茹 审核:张国政/龚仁乐)

联系方式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高教园区文津西路16号 邮编:241002
☎ 办公室0553-5975048   校园安全管理中心:0553-5975110
☎ 招生就业处:0553-5975116  5975118
☎ 继续教育学院:0553-5976998  5975282


官方公众号
官方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