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学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始终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不动摇,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推动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风向标引领专业发展与建设
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带动下,学院成功承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设备装调与控制技术”赛项和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维建模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4个赛项,赛项的成功承办得到教育部教育厅领导、参赛院校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通过承办和参加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学院将技能大赛的办赛目标、实施过程、比赛内容、评分机制等引入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中,使专业建设与大赛相结合,实训条件建设与大赛场地设备要求相结合,深化了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2014年,学院所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基本覆盖学院各类专业(群),学生在全国、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获奖5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安徽省一等奖10项。为了更好地引领和推动专业发展与建设,学院对2015年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参赛项目实施项目化管理,完成了首批8个项目采用首次评审立项方式推荐参赛。
以弋江机电科技园为载体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为深入推进地方“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学院在机械、电气、汽车等方面的技术集聚与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优势,学院与芜湖市弋江区人民政府合作,本着政府推动、校企融合、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合作育人的原则建立弋江机电科技园。弋江机电科技园依托微小型企业、项目工作室、科技项目研发中心及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具备集科技研发、创新创业、公共职业培训、产品检测与测试、校政公共服务、技能鉴定、成果展示等7大功能。2014年,在弋江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如期完成了科技园的方案制定、专家论证、签署协议及项目入驻等环节,并于下半年顺利开园,包括芜湖精工数控科技应用中心等13家企业和工作室入园开展工作,其中大学生创业公司3家、教师创业企业3家、教师工作室7家。据统计,半年来入园企业和工作室积极开展科技项目工作,有的企业已做出了28万元业务工作,有的教师工作室带动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工作,并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有的已与中集瑞江公司洽谈项目合作事宜,弋江机电科技园对外科技服务能力正在凸显。
以ICT行业创新基地为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模式改革
2014
年7月8日
,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一所入选首批18所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建设院校,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我院与中兴通讯在专业共建、人才培养、应用科研服务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该项目将通过搭建功能完整的信息通信行业科研平台、引入真实市场需求,提升和发挥我院的人力资源优势,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同步提高学院对外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形成“企业主导、师生参与、校内实施、市场应用”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以信息技术为纽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学院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文件精神,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院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积极推动课程改革,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及微课教学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学院经过遴选推荐8门课程已被批准立项建设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同时积极组织、派遣优秀教师参加MOOC及微课课程建设培训。在首届院级微课教学比赛中,经过系部遴选推荐,共有38位教师参与比赛,比赛效果显著,共评选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0名。目前学院正大力推进建设微课及MOOC,形成了信息化教学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强化教学改革与创新
学院以“质量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立项建设的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省级特色专业推进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及社会服务能力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动了学院实践教学改革,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研究项目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手段及模式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究。此外,学院还积极鼓励和支持各系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2014年,学院共计评审118项申请项目,遴选推荐申报的29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已悉数获得批准立项,同时学院立项院级质量工程项目55项,质量工程项目申报、立项数量和质量均创新高。
以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教学科研规范化管理
学院不断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逐步推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强化统筹协调,提高工作质量。围绕教学工作,学院在顶岗实习、技能竞赛、教科研管理、学籍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学院出台的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和职业技能竞赛经费管理规定,推进了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参赛项目化管理;出台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教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优秀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推动了教科研项目管理不断规范化,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教职工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出台的新生转专业规定简化并规范了新生转专业的程序;制定的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学生课程考核成绩认定办法激发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的积极性;修订的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教学工作委员会章程,进一步完善了学院教学与学术管理和治理结构,充分发挥了学术委员会在学术研究、专业建设方面的作用,教学工作委员会在教育教学改革及管理方面的作用;引进的教科研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教科研项目申报、评审、立项、过程监控、中期检查、结题验收、项目报销等一体化,推进了学院教科研工作改革发展。2014年,学院先后出台、修订各类教学管理制度10余项,通过制度建设,教学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规范性显著增强。
以专利创新为导向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专利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学院通过开展专利知识讲座,开通专利申请账号,安排专人负责申报等方式,不断改革和创新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和完善专利管理制度建设,多措并举,激发广大教师专利申请积极性,创新教师指导学生参加专利大赛机制,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学院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专利创新大赛,并推荐80件作品参加第三届芜湖市专利创新大赛,共有1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入围奖11项,有两位教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学院获得第三届芜湖市专利创新大赛“组织奖”,并获得第四届芜湖市专利创新大赛承办权。学院教师申请专利73项,其中授权51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15项,发明专利进入公开阶段7项,芜湖市弋江科技局奖励专利补助1.9万元,这些成果在安徽省同类高职院校中均名列前茅。
以数据信息为依据实施专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专业建设是学院办学的基石,实施专业结构调整是学院提升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学院深入分析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一方面,通过录取率、报到率、转专业率、就业率和退学率等第一手数据信息,施行专业缓招、停招和停办方式,逐步推进专业淘汰制;另一方面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鼓励类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结合国家、省级相关政策,积极鼓励系部申报新专业,实施专业结构调整。2014年,学院结合近三年来的第一手专业数据信息和2015年自主招生方案,已停招2个专业,并对4个专业发出预警信息,积极筹划申报4个新专业。学院将紧紧围绕安徽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布局和发展趋势,紧密对接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调整相近专业、优化专业整体布局,重点打造与先进制造业和制造装备业紧密结合的机电特色品牌专业群。
以办事效率提升为目标简化教学审批手续
为服务教学为中心,简化师生各类教学办事审批程序,切实提高管理能力、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科学规范的基础上,教务处牵头完成了保留入学资格审批、保留学籍审批、休学审批、复学审批、课程免修审批、课程旁听审批、课程缓考审批、教师成绩更正审批、退学审批和自动退学审批等10个流程的简化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审批表,使得教学审批工作开展顺利有序,避免了手续的繁琐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办事效率。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加强教学督导监控工作,进一步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为切实加强教学督导监控作用,学院出台了关于第三批教学督导员聘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教学督导员的职责,明确了教学“督”和“导”之间的关系,发挥了教学督导监控常态化工作对教学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2014年,学院聘任了43名教学督导员和76名学生信息员,实现了师生联动的教学督导监控。根据教学督导监控反馈的教学信息,学院编写了第一期教学质量简报,报道了教学中值得推广的教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汇编了教学改革的相关成果,对提高我院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稿:段丽华 审核:张国政/王荣才)